财新传媒
2013年02月27日 11:28

为什么我们相信马克思说了他从没说过的话?

只有作一个简单的关键词搜索,无论是用“谷歌”进行一般搜索,还是进入“学术期刊”网搜索,在中文文献里都可以找到一个反复引用了无数次的表达:“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说,只要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家就会不顾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中国人大多相信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然而,马克思既没有说过,也没有声称自己说过。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一个脚注里,有这么一段话:“评...

阅读全文>>
2013年02月25日 09:13

“与时俱进”的语词春秋

已往十多年,恐怕每一位能写作的中国人都用过“与时俱进”这个成语。有人说这是江总书记的“十大创新用语”,有人说李大钊在1917年10月1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一字不差”地使用了“与时俱进”(http://www.douban.com/note/47622670/),有的说词汇的创造者是北京四中的一位老师(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8518&PostID=4805067).......。

每个说法或许都能成立,因为人们构词的时候,未必知道语词已...

阅读全文>>
2013年02月18日 12:44

诉讼推动《劳动合同法》实施

                        ——给中欧法学院博士生的演讲(2012年12月5日)

1. 缘起

2008年8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举行了“市场化三十年论坛”,会议主题是回顾和总结我国三十年走过的市场化道路,理解改革,解释发展,寻求突破。张五常教授首先发言,对《劳动合同法》提出很多批评,他说:在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他对中国政府的政策一直持肯定态度,但《劳动合同法》是一个例外;[1]他预言:《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经济...

阅读全文>>
2013年02月07日 20:09

亲历欧式“言论自由”和“言论管制”

   牵扯中欧法学院项目后,接触了不少欧洲“法律精英”。在中国宣讲“言论自由”,是“法律精英”加盟中欧法学院的重要使命。和每个人交谈,你会发现他一定自称是言论自由的忠实信徒,一定为那些不能和欧洲人一样享有言论自由的民族感到惋惜。可是,我又发现:只有当中国人保持沉默或者一味附和时候,“法律精英”才有“言论自由”的风雅,只要有一个中国人和他们“叫板”,他们立刻就群起而攻之。

我不能说这个群体在欧洲法学界...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15日 19:25

中政大水塔拆除有感

中政大水塔拆除有感

1984年建设中政大昌平校区时,方圆一公里内,中政大水塔是至高无上的地标性建筑,傲然俯视整个松园村。然而,水塔从来没有派上用途,因为供水水压早已足以将饮用水送进每个单元,根本无须水塔。在此后28年,它唯一的功用就是作为一个等待纠正的错误,孤独而无望地站立在那里。然而,当我们每次看到它的时候,谁曾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呢?

如今,水塔已风化,成为不得不拆除的危险建筑。破开水泥的震耳电钻声时时提醒我:“你每...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7日 15:48

​能动司法与被动司法

(2012 年9 月1 日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民事案件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转型社会,司法本来可以大有作为, 因为社会正在经历缓慢而痛苦的合法性重构——从前合法的,渐渐失去了合法性基础;从前不合法的,渐渐建立起了合法性基础——合法性重构造成了许多变动不居的情形,任何立法都难以周全地预知和事先准备预案,而司法却要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个案救济的职能。

已往三十多年,中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如果法官仅仅从法律...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7日 14:43

莫言故事新编

九个聪明的木匠带着一个愚公外出打工,挣了些银子回家过年,途中在一土地庙歇息。不久,来了一伙明火执仗的强盗,团团围住土地庙,砸门狂呼。聪明木匠对愚公说:“你去开门迎战,我们紧随其后,一起夺路而出。”愚公刚冲出去,木匠就在他身后关上大门,任愚公一人与强盗厮杀。愚公无路可退,奋力拼杀,强盗躲过愚公,回身放箭。愚公被乱箭逼退,无法返身营救众木匠,只能朝土地庙傻笑鞠躬而去。强盗撞开大门,把九个木匠抢得一干二净,绑架到山寨做苦工。大年三十,只有愚公带着银子回到了家里。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2日 12:14

命题作文、效法范文和剽窃之风

西方一直流行对中国进行道德批判。如今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指责中国留学生剽窃, 好像中国学生走到哪里,就把当地本来很好的风气给带坏了[1]。另一些报告则表明,在中国学生到达之前,剽窃在当地早已盛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国内或者国外,中国学生对剽窃确实缺乏足够的敏感性,而这主要是教育不足,而不是中国学生普遍的道德水准低下。

进入大学之前,中国学生的写作训练就是命题作文,议论文、记叙文、抒情文等等,各有...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1日 13:54

匹夫有志,可敌三军

十多年前,作为教师代表参加过一次本科毕业生座谈会。与大学的其他师生座谈一样,照例也是教授们侃侃而谈,学生们洗耳恭听。毕业生得到的最生动的教诲是:“终成大器之途,始于韩信胯下之辱,古今相通。”听着听着,本人突然有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冲动,当场发表了一通令人扫兴的评论。大意如下:“初遇强者挡路,不得已而为他人胯下行,是谓隐忍蓄势;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凡遇强者,即匍匐穿行其胯下,是谓自辱以取用;进而精通...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3日 13:56

军都、浑都与薰鬻

北京市昌平区在西汉为上谷郡军都县。关于军都县建置的起始,一说为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40年),[1]一说为汉高祖初年(前206年),[2]两者相去六十六年。地方志称:汉高祖设军都县,唯一的依据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里的一段文字。汉高祖初定天下,分封异姓诸王,卢绾为燕王,经略昌平。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3]周勃奉命征...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3日 09:46

话语权威v. 法学自主性*

上个世纪,法国学者福柯有关“话语”的分析引起极大关注。在福柯看来,话语代表着权力和知识的关系,在政治和经济上处于强势的群体在生产和传播话语,进而控制个人、机构和社会[1]。例如,当中国富人争相把子女送进英国私立中学和美国常春藤大学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在复制和扩张西方的话语权威——他们使西方教育在全球的支配地位更为稳固。也许可以这样概括福柯的“话语”:这是一种让人屈服于‘通说’、‘流行符号’和‘政治正...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2日 10:11

法律人为什么容易学坏?*

1. 法律人的豪言壮语

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之后,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话语的分量, 如:“一生一世法大人”—一个有关人和机构依附关系的隐喻;又如:“本校是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一个有关自己和同行关系的自我评价。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学生的入学誓词是一个典型的拔高法律人形象的话语:

“当我步入神圣政法学府之时,谨庄严宣誓:
我自愿献身政法事业

……

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

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

积人文之底...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1日 14:10

2012年童话:弑子婚姻

村妇桂花招日耳曼人汗髱为婿。桂花浅薄、愚钝而不求上进,贪小利而无大志,喜张扬而一事无成,唯以嫁与日耳曼人为荣。桂花婚后常窃喜傻笑,以为自此脱亚入欧,高人一等。汗髱极鄙视桂花而假作绅士,性贪婪、凶悍而故作憨态,阅世深而伪装天真,以涉外婚姻为谋利之具。汗髱与桂花有婚前约定如下:“婚期5年,中外嘉宾赠送礼金300万欧元全部存入汗髱在德国银行的帐户;生子共同抚养5年,汗髱负担一半抚养费。”

桂花生子,取名赛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