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何进行博士论文答辩?
6.1. 方:在中国的法学院,博士生入学一年半左右,会进行“开题”,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和博士生以前提交过的研究计划的差别在于,开题报告象征着推进研究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开题报告会有一些老师参加,开题报告通过后就进入了所谓的论文写作,完成论文写作,进入论文的提交和答辩。
在我们这里,论文答辩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统一的论文提交时间,由研究生院规定,比如是在四月、五月份统一提交。第二,有一个必经程序,叫做“论文打假”,就是查抄袭。研究生院购买了查抄软件,由研究生院负责对所有的论文进行比对。抄袭在我们这里是意思是指一段一段完全相同的文字,250个字的一段文字,如果有2-3个字不同,并不认为是抄袭。还有,就是查抄袭是按照比例认定的。如果抄袭的比例占到整个论文比例的10%以上,好像是10%吧?那么就没有机会了。
辛:具体的是5%和10%,超过10%剥夺论文答辩资格,5%-10%以内延期答辩,在5%以内限期修改,按期参加答辩。
方:完成了论文打假之后,要把论文交给三个校外评阅人审读。导师和答辩申请人都不知道谁是校外评阅人的,这是双向匿名审查。这个从理论上讲,校外评阅人也不知道这个论文是谁写的。三个人里面,如果有一个不同意,那么有第二次机会,增加两个评阅人。如果第二次还有一个人不同意,那么论文答辩就中止了。那么也就是说,在提交了论文之后,在导师认可了的论文之后,实际上三个校外评阅人之一拥有单独的否决权的,而且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机会辩解的否决。
郭:方老师我问一下,如果有两个人否决。
方:只要一个人不同意,就相当于否决。
郭:一个人否决后,有另外一个机会。下一次机会再有一个人否决,就没有办法了?是否可能提交校学术委员会要求重新审查或单独做审查?方娟:就是你这一次申请答辩中止了。你还可以再提交。
郭:是同一个时期提交,还是下一个时期再提交?方娟:在下一个。如果再提交还是没有通过的话,那么基本上就是结束了,没有第三次提交论文的机会。
郭:再提交是一个延期,但是没有申诉的机会。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坚持认定我这个文章一个字都没有抄,而且完全达到水准。
方(娟):这个和抄袭没有关系,是认为你这个论文没有达到毕业要求。
郭:我如果坚持认为我的论文达到了水准,要求学校组织专门的委员会进行审查。
方:不会给你这个机会让你去争辩的。
王:换个评阅人就等于是再给你一次机会了,但你没有机会解释辩解。
方:如果评阅通过后就进入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5-7人,2人从校外邀请导师是不参与的。一般来讲,院系行政领导或者他(她)委托的行政人员决定答辩委员会的组成,行政秘书在管理这些事情。从理论上讲,当导师同意推荐论文之后,导师就没有任何发言权了,因为你既不能影响校外评阅人,也不能影响答辩委员会。这时候学生的论文是否能通过,主要取决于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
郭:我想问一下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在中政大,这是学院来组织,还是教研室来组织?
方:学院。
郭:所以理论上讲,虽然现实中他可能不这么做,院长可以一个人决定说,这篇文章我要请这5个人来做答辩委员会的委员,这就是最终的决定?
方:一般情况下,院长是不愿意去干涉这种事情的。我不知道辛老师是不是同意我的看法。无论是在法律硕士学院还是在中欧法学院担任院长期间,我都不会去干预这件事情,但如果院长要去管,也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
郭:等于是说,答辩委员会组成的最终决定权是在院长手中?
方:是的。虽然,从道理上讲院长是不应该去管这种事情的。
方(娟):形式上是要经过院学位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一般是教学秘书列一个表格,载明每篇文章后面的答辩委员是谁,然后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填一个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核表,列上有哪些人,然后学位委员会的委员签个字。这个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可能一大拨几十篇论文博士、硕士加在一起,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就是形式上让学位委员会过一下。方:如果院长干预的话,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院长,所有这些都是形式上的。
王: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也可能知道是怎么安排的。因为导师可能就在学位委员会或者答辩委员会里面。
辛:一些博士生的论文答辩组实际上是通过导师联系相关同事来组建的。好像是这样的。
王:会不会让学生去邀请?
辛:一般不会。
王:我们那时候就是学生自己去邀请。
方:如果院长不想让导师去做这些事情的话,导师是一点都插不上的。
辛:但是还是导师做的比较多,院长很少直接做吧。
方:我这里是谈一谈国内的情况,然后,你们谈一谈各自的经历,如何?已经我们这里经历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有郭锐、赵惠妙。
6.2. 郭:我们有答辩,但是答辩没有什么悬念,提前协调就是为了这一天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其实,在此之前,你已经知道是肯定能够通过答辩的。如果论文质量不行,至少指导委员会里主要的指导老师(main supervisor)根本不会让你去组织这个答辩。所以通过答辩是没有悬念的。
方:你们的论文答辩委员会是事先知道的三个人?
郭:是的,是自己的导师。
方:实际上,是博士生自己为自己预先选择了答辩委员会?
郭:是的,就是自己指导委员会的老师。
方(娟):第二次colloquium的时候老师可以去,感兴趣的学生SJD也可以去,那么最后有可能会不通过吗?
郭:这个不会不通过。实际上每一个colloquium,所有的SJD学生都会自动被邀请,还会提供饭,这也是大家聚会的时间,所以你肯定会面临其他的SJD学生对你论文质量的内心的评估。colloquium的座位也有限,坐不下多少人,自己的导师通常会来,但如果实在忙也有可能不来。Colloquium的邀请是通过研究生院作出的,形式上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你可以邀请本院或者其他院的老师,你告诉研究生院的行政秘书,然后他会帮你发出邀请函,然后被邀请的可能会来听。每年参加活动时通常要看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如果是第一次的话,通常不会有这么多的老师来,第二次的话,通常三位或者四位指导委员会的老师都会来。中间对这个论文进行过指导的老师可能也会来,就是来见证一下成果。第二次colloquium之前,实际上论文的质量已经经过了委员会老师们的认可,所以这是一个报告成果,没有什么通过不通过的。不通过,只有在一个意义上,就是这个文章确实写的不行,其他人一问,漏洞百出或者答不出来,这样都觉得比较尴尬。我在那边六年的时间参加的colloquium,可能出现过一次,大家都觉得比较尴尬。基本上可以说99%的人的colloquium都是质量很高的。结束后,可能会有一个庆祝形式的鼓掌,上来祝贺你完成一个这么重要的研究。答辩的话完全是一个形式,完成第二个colloquium,协调好时间,就可以答辩,最后和导师照个相就结束了。
方:答辩是多长时间?
郭:可能报告论文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后面提问也不是三个导师一人一个问题问,因为他们都知道文章的内容。所以形式比较灵活。另外,导师他们自己平时坐在一起的时间都不多,所以完全有可能出现他们相互之间谈半天、然后和学生合个影就结束答辩的情形。一般答辩不会有其他人听,大致是学生和导师的事,通常也不邀请其他人。没有公开答辩的惯例。
6.3. 赵:香港这边在提交论文前三个月要交一个表格(intention to submit thesis),就是通知学院要去选答辩委员会的人了。答辩委员会的成员是导师提名推荐,有的导师会和学生商量,尊重学生的意见,有的不会,导师自己就选定了。一般会确定有三个评审人,一个是校外评审,两个校内评审。之后会把这个表格递交到学院办公室,由学院办公室向三位评议人发出官方邀请。确定之后,评审人同意评审这个论文,这样他就会把同意评审或者拒绝评审的回执发回给学院,一般都会同意,除非评审对这个题目没有把握,现实中也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学院会和他(她)进一步沟通,要求六个星期内一定要把报告交回来。交回来之后学院会跟导师商量定一个答辩时间,现在比较快了,一般情况下4个月之内就能安排答辩。之前像去年、前年时间长一些,有个同学一直等了八个月才安排答辩。安排好之后就通知时间地点,一般情况下,一边坐着校外评审、校内评审、答辩委员会主席,另一边坐着答辩人和导师,相当于是答辩人和导师是一队,其他人是一队。有的时候还会邀请一个additional examiner,就是你导师认为在这个领域,虽然没有邀请他做校外评审,但是还是多邀请一个人作为评审委员会的成员,答辩委员会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三个人。
方:不包括导师?
赵:不包括导师。导师在答辩时是没有发言权的,不许发言、发问或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校外评审一般有三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套一些小问题,对你的研究方法、结论、建议、数据可能都会提出意见。两个校内评审的意见也是问题套问题,但也是三个大问题,有一些校内评审觉得很好没有问题就不问了。在是否通过的问题上,需要一致通过,如果有一人不同意,就会被否决。但是由于校外评审不是圈内的人,不是学校的人,会有最中立的考虑,因此最尊重的是校外评审的意见。如果校外评审同意,一个校内评审同意,一个校内评审不同意,那大家可以协商,争取让不同意者同意。如果校外评审不同意,两个校内评审同意,基本上是不行的。
方:你说的最后会有10%的学生没有学位是怎么回事?
赵:10%是开题没有通过。在答辩阶段,我知道的第一次没有过的有两个,第二次都过了。方:有没有,比如说通过,然后让他修改论文?
赵:有。有一种是通过,无需任何修改。这个很少,基本上只占百分之几;大部分的情况是通过,要修改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或一年。还有一种是原则上让你通过了,但是你还需要进行一次答辩。
方:修改的话,最后还要再进行答辩吗?
赵:修改之后,无需再进行一次答辩,而是确定一个老师对修改后的质量进行把关。一般是自己的导师来负责。
方:如果要第二次组织答辩委员会,谁来请人?
赵:第二次答辩还会是这几个人,不会变。
方:修改通过,实际上就是让导师再审查。
赵:对。再审查一下。因为每一个像校外、校内评审都有几个大的问题,虽然回答了,但是可能回答的不太满意,他需要你再修,在论文里回应这些问题。导师来审核你是否回应了这些问题、意见。审理之后,由于答辩委员会已经授权你的导师进行评审,你就不需要再把稿子发给其他评审了。
郭:提一个问题,就你的个人经验和了解,确实是因为学术观察视角不同,还是因为通常学生写论文的时候时间比较紧,有些问题回应不到?提出的批评通常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问题?比如我们的答辩中,可能有一个人他就完全不认同你的研究方法,然后就说你要修改,这个就没法修改。因为大家是三年的时间写文章,时间比较紧张,有些问题确实没有想到,做一个通例可能要再去深化一下,这个说得过去。如果不是因为写作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不同意你的观点,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赵:我的一个同学当时没有通过的原因就是研究方法问题,这个是对论文根本性的批评,第一次没过,然后就重新修改。还有因为抄袭而没有通过的。
郭:你们也有查重?
赵:也有。就是在你在把论文提交学院之前,会有一个查重的报告。这个要导师看完签字之后才能交。我们的查重是25%以下都可以的。
郭:这个是完全的重复还是软件的统计错误?
赵:我们的重复是可以说明的,我们是连续的三个词一样就算做是重复。我们引用的法条都被认为是重复,然后要逐一向导师说明。对于我加了引注的,也算是重复率,也要向导师说明。他们有一个系统,你把论文提交上去,一两个小时后会出来个报告,如果是绿色的,25%以下都是绿色的,基本上都是可以的。超过25%就有问题了,他们会要求你自己去修改,然后重新提交。
方:这不是一个豁免。没有超过25%的,实际上不是说你就没事了。
赵:对,你要解释为什么。
方:否则,导师是不会签字的?
赵惠妙:对,不签字你就无法交论文。
方娟:如果我解释了,有正当的原因,那么会把这个从25%里面剔除出去吗。
赵:不会。这个是导师负责的一个问题,导师会不会签字。导师要和你一起对论文有无抄袭、剽窃负责。只要导师签字就可以提交了,虽然很高,也没有问题。
6.4. 辛:我那个年代是没有博士论文的答辩。实际上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不仅在博士阶段修完了所有的课程,而且递交了导师同意的博士论文。第二种情况是只修满了学分,但是没有导师认可的论文。但都为博士课程修了退学。这两种情况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他们不授予学位。但要到大学担任教职,还是需要有公开发表的论文,以便用人单位对你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进行判断。
郭:所以,博士退学并不是一个否定性的词汇。
辛:不是的。就是说博士作为一个学历你学完了,并离开了学校。没有否定或者贬义的意思。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事情。现在这个时代,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过,但是听他们讲,和郭博士说的差不多,最后的答辩有点流于形式。因为在此之前,导师会推荐,会在各个阶段对你的学习把关,如果把关到位,那么最后就是形式的答辩,前期基本上已经确保了论文的质量。
像刚才赵惠妙说的在香港大学存在一些关于学术规范的课程比如文献检索课程,但好像在日本学术规范是一个当然的问题,进入这个圈子就必须要遵守学术规范。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