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抗日战争开始之后,新四军游击队经常出没无锡东部的查桥、厚桥一带(高铁无锡东站附近),游击队把船停在九里河一带的芦苇荡里,上岸宣传抗日,清算汉奸。我小时候,陈凤伟、包厚昌和他们的警卫员都是我家常客,他们通常只住一夜,第二天离开,走的时候会留下一点伙食费。日军驻扎在安镇,经常下来'清乡',但当时没有公路,日军下乡,也要步行走田埂、小路,总会有人提前给游击队通风报信,日军赶到,游击队早已消失在芦苇荡。15岁那年,父亲被日军抓到安镇宪兵队,关了两晚,回家之后,一病不起,呕血而亡。父亲去世后,我开始到田里干农活,踩着泥泞小路挑重担,体力不支,几次昏倒在田埂,于是,母亲让我去苏州学木匠生意。满师之后,跟师傅在苏州干了两年木工活。1949年,在无锡助产学校找到一份工作,一直做到退休。

“无锡助产学校的前身是1946年开设的助产士培训班,第一届招收了20名学生。第一届助产士培训班学生毕业之后开始筹建助产学校,全称是‘无锡县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有一百名学生,分两个班级。助产学校设立在东门外亭子桥沿河的工艺路,校舍是一幢十开间门面的三层楼砖木建筑,年久失修,常年需木工维护,我正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从此成了编制内员工,很知足。当时,专职人员就军代表和三个工人,女工管宿舍,男工管维修、打杂,军代表兼会计。教师是私人开业的医生兼任,第一任校长是一女中校医毕文西医生,第二任校长是朱万兴医生,朱医生刚从同济医科毕业,在无锡开设妇科诊所。在学校里,不止是干木工活,什么杂活都干,采购、蹬三轮、跑腿,整天都在忙。每月发工资的时候,要亲自把兼课费送到医生家里,军代表造册、开支票,我带支票去银行去现金,拿了签收单回来报账。当时的管理好像比较简单,比较有效率。

“1955年,苏州助产学校合并到无锡,有了第一个专职教师,有了三个专职行政干部(书记、总务科长和教务科长)。1957年,助产学校被省卫生厅接管,与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原普仁医院)的护士学校合并,更名为‘江苏省无锡市卫生学校’,招收一个护士班,一个助产班。

“1958年,学校从工艺路迁到沙巷16号(现第二人民医院)。大跃进时期,学校从中专升大专要扩张校舍,恰逢市政府从健康路搬进解放南路的原苏南行政公署大楼,苏南行政公署的部分建筑暂时拨给卫校使用。1959年,又从那里搬到广益公社附近的野花园(无锡县政府所在地)。

“1962年,大跃进期间发生的体制改变统统复原,学校又从大专改为中专,从野花园搬到学前街36号。学前街36号原先是无锡县文庙,先后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工农干部速成中学、无锡一中、无锡八中和机床技校占用。在1962-69年期间,文庙一分为二,西半部分为无锡八中,东半部分为无锡卫校。
   进校门西行,有文昌阁(卫校图书馆,张怀仁先生任图书馆管理员),文昌阁北侧有青砖小路通向大成门。如今留在学前街的那半截榉树的位置,就是大成门前阶,因为挡道,学校让我去锯掉,我留下半截,几十年后长成现在这模样。去年秋天,我专门走到半截榉树前,独自在那里坐了半个多小时,就是不想离开。大成门的五间房子,现在是一家医疗器材商店,商店的西侧是大成门的墙体。当年在那里修门、铺地、剪修花木的情景都在眼前。

“进大成门,正北面是大雄宝殿,殿门内建筑属市八中,殿门外台阶和平台属卫校。
   大雄宝殿南侧是用煤渣铺设的一片球场。铺设球场的工程外包给了一个工程队,因为付不出工资,就让工程队自行砍去东西两侧的柏树,抵充工资,这些柏树的树龄都有上百年了!现在想起来,实在可惜。这是1962或1963年的事。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东厢房是卫校的体育活动室、仓库,西厢房是物理、化学和病理实验室。   
   1968年清理阶级队伍的时候,校长张蓉(老干部、中共地下党员、40年代在上海参加学运)就关在东厢房的体育活动室。1968年5月的某一天,“专案组”让张蓉誊写大字报,而她用来誊写大字报的报纸上有毛主席像,张蓉因此被当做‘现行反革命’,深夜遭捆绑、毒打,我见她的时候都认不出来了,她满脸青紫,头部肿胀,眼睛成一条细缝,说话有气无力。张蓉一米五的小个子,平时对任何人都很友善,都爱开个玩笑,什么人会对她下此毒手?张蓉对我说:‘我不会自杀,但我发高烧,他们不让我看病。’ 我是工人,不怕专案组,我找到他们:‘生病总要救治,张蓉死了,你们一个人也逃不了责任,为什么不让她看病?’造反派‘红教兵’代表也出面干涉,专案组总算同意张蓉去二院看病。如今,张校长早已作古,葬在无锡烈士墓。

“进校门径直北行,自南往北,依次为东西走向的B1、B2、B3、B4、B5楼(为区分方便而虚拟命名),都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
  B1是(部分办公,部分为教室)。1969年学校停办,1973年复办,学校要扩大办公用房和教师,我去办理的审批手续。文革的时候,办理手续不想现在这么复杂,跑两个月,都批了下来,盖了十几个公章。于是,在1974年拆除了B1楼和文昌阁,盖了新教学楼。当时正值批林批孔,没有人会提出孔庙也是需要保护的文物。
  B2是教学楼,B3、B4是学生宿舍楼,东侧是分别是饭堂和职工宿舍。
  
“1999年,学校搬迁到新区,学前街36号的地块整体转让给了开发商,卫校范围内所有旧建筑的遗迹消失殆尽,能够唤起记忆的遗迹就是八中院墙内的大雄宝殿和那半截榉树。”

话题:



0

推荐

方流芳

方流芳

9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法学教授、中政大中欧法学院创始院长(2008-2012)、中政大法律硕士学院创始院长(2005-2009)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fangliufang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