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

 

 

    1984年,我国颁布《兵役法》,在高校和普通高中实行军训自此成为法定要求。1989年,中央作出专项决定,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新生到陆军学院军训一年;在这批学生毕业那年,中央再次作出专项决定,允准当年参加军训的“品学兼优者”直接进入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随后,所有高校都将军训作为本科生必修课,大多安排在入学后第一个月的第一到第三周。2001年,教育部、总参、总政联合发文,将本科生军训分为“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一般人谈本科生军训,都是指“军事技能训练”那一部分。

   法定军训已实施了29年。如要质疑这一制度存在的价值,需以全面、准确的信息为基础,并具备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本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对军训存废欠思考。我只是对一些具体问题感兴趣,如:军训效果如何?是否名实相副?有哪些改善空间?

                                                                (二)

   每年开学,都会看到新生身穿草绿色军服,在操场上“站军姿”,昂首、挺胸、收腹、直视前方;“踢正步”,左右甩臂过胸,抬腿前行,踏地有声;“检阅式挺进”,学生排成方阵前行,教官高喊,“一!二!三!四!”,学生集体回应——年轻人清亮的声音在晴空下激扬穿越,很有气势。

 

  我对军训有所关注,会向学生询问情况,我和学生之间的典型问答,大致如下:

问:“你从站军姿、踢正步和方阵行走学到了什么?”

答:“检阅之后,一切全忘,因为,终生不会有第二次实践机会。”

问:“何谓检阅?”

答:“军训结束时,学生排成方阵,一面踢正步前行,一面随举旗手喊口号,全体动作要整齐划一。校领导、军训干部坐在主席台上,当方阵经过时,学生一齐把头转向主席台,高呼: ‘首—长—好!’主席台上就有人应答:‘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学生再呼:‘首—长—好,首—长—辛—苦!’检阅就此结束。这辈子也不会有第二次演练了。”

问:“军训还有哪些内容?”

答:“有‘叠被子’,将被子叠成长方形,四边八角要饱满;有晨起跑步,这倒是纠正了我们睡懒觉的习惯;有一两次‘拉练’,行程20公里左右;有射击,但搁枪、瞄准都是教官摆放好了的,教官指定我们在固定位置‘趴下’,扣扳机,打三、四发子弹,就完事了。”需要说明的是,射击并非固定项目,有些学生告诉我,他们在军训期间没有碰过枪。

问:“军训如何考核和评估?”

答:“没有什么考核。成绩分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教官说了算。一般说来,检阅方阵的‘举旗手’、给教官留下良好印象的同学都会得‘优’。在我们那一次,教官突然在晚上集合点名,喊‘到’的同学都得了优,外出的同学都得了‘良’,没有‘及格’和‘不及格’。由于军训是本科必修课,同学们还是在乎评分的。”

问:“通过军训,你的军事知识是否有长进,体能是否有增强?”

答:“两周军训获得的军事知识相当有限;因为军训而激发强体意识的例子,实在少见。”

 

   现有军训不是因人施教,而是所有本科生参加一个统一项目,这与“兵役法”的初衷不尽一致。按照“兵役法”,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实行“兵役登记”(第13条),办理兵役登记而未来应征入伍者,办理士兵预备役登记(第23条),预备役人员分一类、二类(第25条),因此,本科生军训至少要区分:男生、女生;预备役和非预备役人员;一类和二类预备役人员。一个模式的军训,脱离“兵役法”对本科生的类型区分,目的不明确,效果不彰。

 

   传统军训项目(站军姿、踢正步、方阵前行、叠被子....)耗时多,知识含量少,很难被学生认同。“首长”在主席台观赏方阵前行,学生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昂首踏步、高调长音喊口号、大幅度摆动手臂,这一切很难被认为一种是与军事有关的训练。

                                                                         (三)

  军训是实施“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的举措,应以区分为基础,根据不同对象去设计分项目,提升预备役人员的军事知识和军事行动力,增强适龄青年的军事意识,强化国家的战时动员能力。因此,军训只有因人施教,才能名至实归。

  作为士兵预备役人员,一些基础能力要在平时养成,而不能等到入伍后再去培训,如:

——野外生存训练  野战或参加抗震、防洪等救灾活动,都需要野外生存技能,如:搭建帐篷,寻找水源,净化可饮用水,野炊,避免蚊虫叮咬,处理粪便和生活垃圾,防冻、防晒、防风、防雨,不可或缺。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野人山几乎全军覆没,缺乏热带雨林的生存训练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德军在北非的失败,没有进行粪便无害处理,导致痢疾大规模传染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急救训练  在战争或和平时期,都会出现紧急伤病,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无所作为或胡乱作为,都会加重伤病。例如,前一时期,媒体热议“老人倒地,是否应该搀扶”,造成一种误导,似乎搀扶就是救助,殊不知,在颅骨损伤、脑血管破裂、肋骨骨折、股骨骨折等情况下,搀扶倒地伤患者,可能给他们造成致命伤害。又如,心跳呼吸骤停者能否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准确的心肺复苏救助,伤员能否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止血救助,都关系到不可错失的挽救生命的机会。

——体能和徒手搏击训练 预备役人员应当“召之能战”,而体能是能战之躯的基

础,自不待言。每个人都希望保持良好的体能,但只有经过一定训练的人,才能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体能。在现代战争中,徒手搏击并非已经没有用武之地,相反,在侦察、落单、突袭、定点清剿等战术行动中,都可能出现敌我双方的肢体接触,徒手搏击在此时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暴恐分子在乌鲁木齐市区、广州车站行凶,少数凶顽之徒在没有枪械的情况下,能够阻嚇人数超过自身上百倍的民众,再次提示了徒手搏击训练的必要性。

——在现代大都市,预备役人员都应具备防空、防化、防生物武器的基本知识,都应具备高层建筑、地铁、公交车的防爆知识,都应具备使用枪支、机动车和通讯工具的技能。

 

 总之,军训就是军训,把一些大而无当的、泛政治化的目标和军训结合在一起,只会使学生疏远军训,而实事求是,关注绩效、实益,重在培养个体的“军地两用”能力,进而提高全民的战时动员能力,军训可能植根社会,成为深受欢迎的军民共建项目。

0

话题:



0

推荐

方流芳

方流芳

9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法学教授、中政大中欧法学院创始院长(2008-2012)、中政大法律硕士学院创始院长(2005-2009)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fangliufang

文章